小水针灭菌工艺验证方案_CED模板_供大家参考(二)
4 性能确认
4.1 热分布试验
目的:检查腔室内的热分布情况,确定腔室内可能存在的冷点。
4.1.1 仪表校正
灭菌柜温度测量控制系统
名 称 |
型 号 |
数量 |
测量范围 |
铂电阻 |
|
|
|
温度记录仪 |
|
|
|
校验用标准仪器及配套设备
名 称 |
型 号 |
有效期 |
备注 |
二等标准水银温度计 |
|
|
|
油浴 |
|
|
|
冰点槽 |
|
|
|
校验方法
将所有铂电阻探头分别先后放入冰点槽和121℃的油浴中。待温度稳定后检查并校正温度仪表的指示值。
合格标准:校验后温度仪表的误差不大于0.5℃。
校验人员: 日期:
验证用温度测量系统为PARAGON100消毒灭菌设备验证仪,验证前后按校正规程JJG229-1998进行校验。
4.1.2 热分布运行试验
空载,装载(包含最小装载、典型装载和最大装载三种)。
将1支探头置于冷凝水排放口, 其余均匀分布在腔室各处。测温探头分布图:
开启灭菌程序按115℃,30 min程序运行,运行过程中验证仪记录各点温度。连续运行3次,以检查其重现性。
4.1.3合格标准
空载、满载热分布试验,要求最冷点和腔室平均温度间差值应不超过±2.5℃。
4.1.4 结果分析及评价
项目 |
最冷点和腔室平均温度差值 |
空载热分布第一次 |
|
空载热分布第二次 |
|
空载热分布第三次 |
|
装载热分布(最小装载)第一次 |
|
装载热分布(典型装载)第一次 |
|
装载热分布(最大装载)第一次 |
|
装载热分布(最小装载)第二次 |
|
装载热分布(典型装载)第二次 |
|
装载热分布(最大装载)第二次 |
|
装载热分布(最小装载)第三次 |
|
装载热分布(典型装载)第三次 |
|
装载热分布(最大装载)第三次 |
|
方案实施: 日期:
4.2 热穿透试验(灭菌程序的验证) (与生物指示剂同时进行)
目的:热穿透试验是在热分布试验的基础上,确定装载中的“最冷点”,并确认该点在灭菌过程中获的F0不小于8。
4.2.1 验证步骤
测试过程:将1支探头置于由热分布试验确定的冷点位置,其余探头按温度探头装载图均匀分布在灭菌产品中并固定好(铂电阻安装时不要与塑料袋接触),记下探头编号,关上灭菌柜的门,运行灭菌程序,启动验证仪记录灭菌温度、F0,每30s 采集一次,直到灭菌程序结束。
装载类型:250 ml塑料袋,包含最小装载、典型装载和最大装载三种,每种重复三次。以检查其重现性。
灭菌程序:115℃,30 min
测温探头分布图:
4.2.2 合格标准
对于此灭菌程序产品来说,腔室内各点(包括最冷点)F0>8,冷点F0值和产品F0 的平均值之间的差值不超过2.5。
4.2.3结果分析及评价
项目 |
最冷点F0 |
差值 |
装载热穿透(最小装载)第一次 |
|
|
装载热穿透(典型装载)第一次 |
|
|
装载热穿透(最大装载)第一次 |
|
|
装载热穿透(最小装载)第二次 |
|
|
装载热穿透(典型装载)第二次 |
|
|
装载热穿透(最大装载)第二次 |
|
|
装载热穿透(最小装载)第三次 |
|
|
装载热穿透(典型装载)第三次 |
|
|
装载热穿透(最大装载)第三次 |
|
|
4.3 生物指示剂试验
4.3.1验证步骤
选用嗜热脂肪芽孢杆菌Bacillus stereatherno philus,测定生物指示剂的D值(1.8)。与热穿透试验同时进行,验证用生物指示剂接种入被验证产品的包装容器中。装有生物指示剂的容器要紧挨于装有测温探头的容器,在灭菌设备的最“冷点”处必须放置生物指示剂。样品总数为20只,生物指示剂分布图。
验证时,按产品设定的灭菌程序运行,灭菌后样品经过滤处理后(60±2)℃培养48h、计数。共进行3次试验。(溴甲酚紫葡萄糖蛋白胨水培养基)。
接种量计算:根据SLR=F0/ D bi=8/1.8=4.44,SLR=lgA-lgB,B=2.303×lg(20/19)=0.0513计算得A=10 3.15 (CFU/瓶)。即生物指示剂每包装的接种量约为1.5×103CFU/瓶。
4.3.2验证合格标准
在设定的F0 条件下,灭菌后产品的污染概率低于10-6。20只生物指示剂均应呈阴性,阳性对照组应明显长菌,否则,验证试验无效。3次试验结果应一致,否则应分析原因或重作。
4.3.3结果分析及评价
生物指示剂编号
培养结果 |
1 |
2 |
3 |
4 |
5 |
6 |
7 |
8 |
9 |
10 |
11 |
12 |
13 |
14 |
15 |
16 |
17 |
18 |
19 |
20 |
第1次 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第2次 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第3次 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4.4偏差及评估意见
偏差报告表
测试中出现偏差的位置:
|
偏差号. |
|
偏差描述:
|
||
发现偏差人/日期: |
审核人/日期: |
|
调查结果, 整改措施和总结:
|
||
填写人/日期:
|
审核人/日期: |
|
负责人: |
预计解决日期: |
|
总结: |
||
编写人: |
日期: |
|
批准人/日期: |
批准人/日期:
|
|
工程部 |
质量保证部
|
|
4.5验证结果及结论
参加验证人员清单
姓名 |
职务 |
参加项目 |
签字 |
备注 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5验证报告最终批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