天堂里的美味——苏州美食
“早上一碗面”是很多老苏州,雷打不动的生活习惯,除了味道好,低廉的价格也是最大的卖点。早些年,一进面馆便能听到熟练的跑堂嘴里唱出一串的专业术语:“诶——来哉,三号台老面孔,三两蟮丝面,要龙须细面,清汤、重青、重浇过桥……”这些“术语”的含义,请看以下解释:宽汤,指要汤多面少,紧汤则反之;重青,指多放蒜味,免青则免之;重面轻浇,要面多浇头少,重浇轻面则亦反之;过桥,大家就都晓得咯,就是浇头用另外的盘子盛放,不浸于面中,分开享用的意思。这些要求,老吃客们一般都会事先关照好唱面的跑堂倌,可以说是面面俱到,丝毫不漏。汤面,最重要的,自然是面条。细白的面条,整整齐齐地盛满一大碗,翡翠色的蒜叶或散落于面条上,或漂浮于汤水中,这一青一白的色泽,光看便会让人垂涎三尺。更别提 “哧溜”一声吸入口中的软渭之感了!至于浇头的品种,也是十分丰富。焖肉、炒肉、排骨、虾仁、爆鳝、香茹炒素、辣酱素交,等等,等等,既可单点,也可双浇、三浇、任意自选。其中最重要的浇头,莫过于焖肉了。老吃客们都知道,一家面店的面怎么样,从制作一块小小的焖肉的工艺,便可看出个大概。因为焖肉是最主要的汤面配菜,多选用“三精三肥”的五花大肉,切成片状,由文火加老汤慢慢煨制,吃口肥而不腻。焖肉浸于面汤中,肥肉呈半透明状,似溶非溶,瘦肉细嫩,绝不塞牙。更重要的是,焖肉焖出来的肉汁,是面汤的一味非常重要的调料。 说到面汤,可又是大有文章。苏州人将苏式汤面的汤比作其灵魂,是大不为过的。各家大小面食店都将汤料的配方视作传家之宝,秘不外传,可窥其一斑。据我亲自“侦窥”,也只能说个大概:面馆里的吊汤和饭店里的烧高汤一样,是一点不能含糊的,常年用蹄膀加以做爆蟮余下的蟮骨,以及各种自制秘方的调料,以文火慢熬而成。配上焖肉的原汁,再加上熟猪油,汤色透明如琥珀,不见任何杂质,喷香扑鼻,咸淡适中,鲜美无比。
“姑苏十碗面”的陆长兴的爆鱼面和香菇面。
陆长兴的面味道确实不错,不过环境不是太好,走的是亲民路线,生意那是“好惨了”。下午都还是人流不息。
看着图片还是口水长流啊,一想到这就想生活在苏州。[separator]
总是来说,爆鱼面的味道和香菇面都差不多。要我选还是爆鱼面吧。
绿杨馄饨
这个嘛,吃个两次,一次吃的是馄饨还吃过一次汤圆,中规中矩吧。和重庆的老麻抄手比,是两种味道了。它的小笼很有特色,里面汁很多,那次把我烫的不行了,没想到薄薄的一张皮里面还会有那么多汁。推荐吃小笼吧。
青团子
清明时节,江南一带有吃青团子的风俗习惯。青团子是用一种名叫“浆麦草”的野生植物捣烂后挤压出汁,接着取用这种汁同晾干后的水磨纯糯米粉拌匀揉和,然后开始制作团子。团子的馅心是用细腻的糖豆沙制成,在包馅时,另放入一小块糖猪油。团坯制好后,将它们入笼蒸熟,出笼时用毛刷将熟菜油均匀地刷在团子的表面,这便大功告成了。青团子油绿如玉,糯韧绵软,清香扑鼻,吃起来甜而不腻,肥而不腴。青团子还是江南一带人用来祭祀祖先必备食品,正因为如此,青团子在江南一带的民间食俗中显得格外重要。
这个才是我最喜欢的,从小就喜欢吃甜的汤圆,这个青团子甜的让人只能一次吃6个,反正我是不行了,多吃自己受不了。看来还要多习惯江南啊。
接下来的是正餐上能吃到的美食,挑几个就行了,不一一列举了,实在是太多了。
桂花糯米藕
此道菜肴的特点是:补血润肺,香糯适口,热天吃几片,滋补又舒泰。
三丁包
三丁包是扬州的名点,以面粉发酵和馅心精细取胜。清人袁枚在《随园食单》中云:"扬州发酵面最佳,手捺之不盈半寸,放松仍隆然而高"。 发酵所用面粉"洁白如雪",所发面酵软而带韧,食不粘牙。扬州三丁包子的馅心,以鸡丁、肉丁、笋丁制成,故名"三丁"。
目前有 0 条评论